①早期的图书管理系统,早期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指通过计算机完成纸质图书的采购、流通、编目和检索管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图书管理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数据繁多,处理量大,出错率高,并且,图书防盗都是用人工来盯着,很少使用图书防盗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本身管理水平,将工作人员从混乱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类似的图书管理系统已基本在我国各所高校及大中型图书馆得到普及,相应软件的开发也较为成熟,但其关注的仍然是对纸质图书的管理。②建立完善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更关注于图书内容的管理,它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处理和存储技术。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将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将搭建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将使得信息的存储、处理、检索、传递和管理发生根本性变化,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是文化产品网络商务平台和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具备强大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功能。